2016-08-08
河流湖泊一般都是污水的受纳水体,大量的氮磷以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河流以后,严重影响了水体本来的功能,因此需要相应的配套技术进行治理,本示范工程就是在解决该问题。工程主要采用人工强化处理系统对污染较严重的受纳水体进行修复,修复分为两部分,即河网纳污重污染水体人工强化处理工程及河网污染水体生物生态综合净化修复工程。
1、河网纳污重污染水体人工强化处理技术
采用浮水植物——生物填料——曝气增氧系统对该河段进行修复。
重污染纳污水体生物膜——生态复合强化处理
植物修修复过程中,实际靠植物直接吸收去除的污染物质还不到实际去除率的一半,这其中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有非常大的贡献,植物可能从增加根际氧浓度,分泌微生物营养物质或者活性物质以及为微生物提供载体等方面影响微生物的密度和分布。利用生物膜——生态复合强化处理技术处理重污染河段,可以通过人工强化复氧和植物分泌和外加附着载体多方面刺激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微生物的处理效应,同时载体的吸附和植物的吸收三重去除可大大提高系统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处理采用好氧,缺氧两级处理,以达到更佳的处理效果。
浮床式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
利用植物修复水体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水体修复技术。首先,植物可以利用强大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同化为自身营养物质或者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储存在体内,使水体得到净化,同时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的分泌直接与污染物质结合达到去除污染的效果,植物的分泌物质还可以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间接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植物净化水体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浮床式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主要是利用网床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将培植成的水生生物苗播种在网床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这些植物吸附了大量的湖水中污染元素,在合适的时机将网床拖曳到岸边,将水生植物刮除,同时将网简单清洗整理,再将整理后的网床重新拖到湖面,开始新一茬水生植物培植和对污水的净化序。
2、污染水体生物生态综合净化修复技术
采用“食藻虫”控藻引导沉水植被生态修复技术、水生动物生态修复等技术进行修复。这一部分主要是有三部分组成,即河道综合治理,小型湿地构建和径流污染截流。
河道生物生态综合净化
植物对河水具有很强的修复作用,利用网床式生态修复技术和沉水植物种植技术,大规模地增加河道中植物的数量,从而形成强大的生物修复群体,同时也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和生存载体,十分有利于河道水体的处理。食藻虫是一种低等咸淡水甲壳浮游动物,生存周期为45天。经驯化后,这种食藻虫不仅喜欢吃蓝藻,而且还能转化蓝藻毒素。利用放养这种生物可以很好的预防藻类爆发,并引导沉水植物生长,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形成。
根据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生物材料进行修复。在前段种植耐污性的前锋物种,中段主要种植枯草波浪草等漂浮植物,后段种植聚草等对营养要求较低的漂浮植物。在整个河段都放养食藻虫,控制藻类的爆发,在水生植物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放养河蚌,草鱼等水生动物。
小型湿地净化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生态、生化过程,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包括了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络合效应、硝化、反硝化、营养元素的生物转化及微生物分解过程。湿地作为集水区的汇点可接受来自周围地区的过量营养物,并使湿地的植被及其生态系统从中收益,从而维持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质的清洁。因此通过构建小型人工湿地可以对地表水质的净化起到显著的作用。
Copyright © 2024 南昌市七洗清洁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4007654355
微信二维码